跳到主要內容區

112學年度電機系實作專題成果展:學生創新突破奪金銀銅獎,展現卓越實力

在112學年度上、下學期的電機系實作專題成果展中,多位優秀學生憑藉卓越的創新技術和努力脫穎而出,獲得殊榮。這些專題成果不僅展示了學生在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方面的綜合能力,也彰顯了電機系實作專題課程的重要性。

電機系實作專題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動手實作與團隊合作精神。每學期約有50至100名學生參與此課程,最終能夠入選實作專題成果展的僅有10至20組,競爭十分激烈。實作專題的內容要求包括軟硬體實作模組或系統,以及團隊合作運作功能。專題題目可以由教師徵求產業界意見或參考國內外相關競賽主題設計。

在6月21日舉行的實作專題成果展中,學務召集人黃朝宗教授指出,學生所製作的作品必須具備實用性,報告時要生動有趣,並且作品本身要有獨特價值。黃教授以瑞士網球傳奇明星費德勒在美國學院畢業典禮上的致詞為例,勉勵學生在面對每一個挑戰時,都要全力以赴,但也要懂得放下過去,專注於當下和未來。

擔任評審老師之一的呂仁碩教授則強調,大學階段的實作專題主要著重於基礎能力的養成和運用,而研究所階段則會更注重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的整合。呂教授認為,紮實執行專題內容,避免過度包裝和取巧,是正派研究態度的體現。

楊雅棠教授、葉昭輝教授、張鑑元教授和蘇昱丞教授等評審老師也對學生們的專題表示肯定。他們認為,實作專題是一個檢驗學生是否具備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好機會,並且可以幫助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方向。

↑112下實作專題成果展於6月21日舉行,多位優秀學生憑藉卓越的創新技術和努力脫穎而出,評審老師也給予勉勵。

在上學期實作專題成果展中,吳承祐同學憑藉其專題「基於化學氣相沉積合成之二硫化鉬所實現的超薄式場效電晶體陣列」榮獲第一名。吳同學指出,隨著摩爾定律的推進,傳統以矽為基材的晶片已逼近物理極限,因此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他的專題利用低壓式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了具有良好品質的連續二維半導體薄膜,並製備成電晶體陣列來驗證其性能。吳承祐同學表示,「在對研究題目的熱情下,我得以日以繼夜投入其中。我深信研發是一個創造價值的過程,每次小小的研究進展都激勵我不斷前行。」與過去被動接收知識不同,這過程促使他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不僅僅局限於課本和老師所教,更需要主動篩選並吸收新知識,擴展自己的能力版圖。他特別感謝葉昭輝老師和實驗室的學長姐們,他們無私的分享與討論,使我在做專題的過程中獲益匪淺。

↑吳承祐同學其專題「基於化學氣相沉積合成之二硫化鉬所實現的超薄式場效電晶體陣列」榮獲112上學期成果展第一名

王柏涵同學則憑藉其專題「量子光學晶片」榮獲第二名。王同學在專題製作過程中,為了最大化目標效應的效率,採用了Double ring結構來抑制其餘波段與機制的產生,並使用EOM電光調變器產生side band,以beat note作為輸入來操作,克服了頻率過高的挑戰。

↑王柏涵同學以其專題「量子光學晶片」榮獲112上學期成果展第二名

其中,吳承祐和王柏涵同學參加2024電資院實作專題競賽,更一舉奪下金牌獎和銀牌獎。孫民老師指導的影像深度估計團隊(成員包括陳映寰、楊侑霖)也榮獲銅牌獎,充分展示了同學的創新實力和競爭力。

下學期實作專題成果展中,李昀達同學的專題「65奈米製程同步權重更新及計算與自適性精度類比數位轉換器之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內運算架構」榮獲第一名。李同學在專題中實現了CIM架構,允許在記憶體內直接進行並行乘加運算,解決了傳統架構需要頻繁權重更新導致的性能損失問題。他還結合自適性分壓電阻和自適性精度ADC,最大化了不同輸入模式下的線性度和信號裕量。專題製作過程中,李同學需面對複雜的電路架構問題,他透過深入研究和反覆除錯來解決這些挑戰,並在實驗室環境下學習到團隊合作和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重要性。

李昀達也表示,每週與同儕、學長姐和教授的會議提供了寶貴的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們排除故障並改進設計。這些經驗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專題成果,也讓他們在工程項目中體會到團隊合作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李昀達同學的專題「65奈米製程同步權重更新及計算與自適性精度類比數位轉換器之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內運算架構」榮獲112下學期成果展第一名

112學年度電機系實作專題成果展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實作技能,也體現了電機系在培養未來科技人才方面的卓越成就。這些獲獎專題為學生們在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激勵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創造更多的價值。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