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趨勢、一路踏實 潘晴財教授榮獲第九屆有庠科技講座

【發佈日期】:2011-08-15

「做研究第一要踏實,第二要能掌握發展趨勢,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但條條大路通羅馬,拐個彎,又有很好的突破。」甫獲得「第九屆有庠科技講座」的清華電機潘晴財教授,自1970年代起,即從事電子電力及其在照明、電機驅動控制及各式電源供應器與再生能源系統之教學與研究,更是引導國內電機科系朝正確方向培育人才的幕後推手;超過30多年的深耕,豐碩的成果和學術研究讓潘晴財在國內電力界影響力深遠,這一路走來,所堅持的原則始終沒有改變,就是踏實與創新並重的不懈精神。

 

深度瞭解產業趨勢 精準培養人才

潘晴財教授於1976年獲得美國德州理工大學電機博士,1977年返國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主持先進電源科技中心電子電力實驗室,專長為電子電力、電力系統、控制系統等。在早期國內電力工程面臨人才荒的時代,潘晴財教授即警覺人才不足將可能重創國內產業發展,於是便與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葉勝年教授,配合教育部三十所工專電機科評鑑,引導電機科培育人才之方向,為國內產業造就眾多電力工程基礎人才;此外,潘晴財教授在擔任國科會工程處電力、醫工、控制學們召集人時,有感於產業亟需的電力電子人才極為缺乏,於是在民國84年成立電子電力推動小組,全力推動培養高級電力電子人才,對國內電腦、平面顯示器等電子產業所需之輕薄短小切換式電源供應器設計、製造人才培育貢獻良多。

「人才的培育是很重要的」潘晴財說,「尤其現在面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無法取得平衡的困境,致能科技的研發更是關鍵。」所以潘晴財近三年來帶領實驗室成員,投入再生能源與分散式發電系統整合、交流電機驅動與控制、高性能電源轉換等方面研究,皆有出色成果;由此可見,潘晴財如此全盤、深度的瞭解產業脈動趨勢,並精準地在每一次產業再造時,成功培養所需人才。

 

百年校慶別具意義 獎金全數捐出

不僅致力於人才培養上,潘晴財教授自身研發能量也相當驚人,共發表了原創性國內外期刊論文一百餘篇,兩百餘篇國際會議論文及國內會議論文。曾獲得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傑出特約研究員獎、東元科技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教授獎,而研究成果也先後獲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三十一件,並有十九件正在審核中。

屢獲國內外榮譽獎項的潘晴財教授,談起這次獲得徐有庠科技講座的感受時,仍謙遜的表示只是盡做研究與教育的本分,並感謝受到肯定。他更將獲得的100萬獎金全數捐給清華大學,「在清華百年校慶的此刻,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他也與非常感念徐有庠先生樸實簡儉的辦學風範,希望將這份愛傳出去。

時至今日,潘晴財教授桃李滿天下,包括第一代博士畢業生張宏展教授,現任台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前任電資院長)、廖聰明教授,任職清華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以及王信雄博士,任職立錡電子公司副總經理,負責直流電力轉換器研發等,遍佈台灣電力產官學領域。

↑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董事長徐旭東親自頒發有庠科技講座獎予潘晴財教授,感謝他在綠色科技上的卓著貢獻。

 

培養學生不只有跨領域能力 更要懂得團隊合作

學生傑出的表現,不但因為其認真投入,更來自於潘晴財教授重視培養理論與實作能力兼具的教學方法。「在這領域中,光是理論、分析、模擬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擁有將軟硬體系統整合的能力」,潘晴財認為,現今電子電力趨勢瞬息萬變,從過去的機電整合到機光電整合,正每分每秒挑戰剛畢業的學生能力,「所以我時常鼓勵他們培養跨領域的系統整合能力,更要懂得與團隊合作,才能在職場上成功。」就如同潘晴財所言,在電子電力實驗室內,我們看到許多學生參與研發競賽的各項作品與獎牌,去年還以「智慧家庭無線節能管理系統」獲得教育部全國微電腦系統系統設計競賽第二名,談起組隊競賽和研發過程,研究生陳恩臨眼神中綻放出熱情的光芒,表示:「雖然常常會一起討論到三、四點,但彼此加油鼓勵,真的學習到很多!」

潘晴財教授深受各界仰賴敬重,不但屢獲聘擔任各類考評選拔委員,他也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豐富經驗融入教學,深入淺出地以各種角度教導學生如何去「看清問題」。博士生陳伯彥說:「潘教授再帶領同學思考問題時是直指目標,他會讓我們思考為什麼要達到這種效果、需要什麼資源和方法,要去做分析、合理之後才去進行。」如此一來,學生們不會就現有的設計做些改進,而是瞭解問題的本質後,創造出新的概念和方法,進而達成目標。

↑博士生陳伯彥(左起)、陳恩臨、周允翔與鄭明杰一起參與教育部99年度全國微電腦應用系統設計製作競賽,以「智慧家庭無線節能管理系統」獲研究所組第二名。

 

勉勵後進年輕老師  跨領域合作、重視家人與健康

「做研究是一個困難伴隨著甜蜜的過程!」潘晴財笑說,一語道出30幾年來他沉穩豁達的研究精神。他也提出三個重點勉勵所有年輕優秀老師:其一、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競爭時代,講究速度和特色,所以如果研發成果要受到國際認可,團隊的合作很重要,要讓自己從一個點擴充成線、到面,成為很強的研發團隊,這不僅需要系內的跨領域整合,更要跨院、跨校甚至到跨國,並且也需要對智財權充分尊重。其二、再忙也要陪家人,說到此,潘晴財教授還以自己為例,說過去三、四十年來每天工作156個小時,連假日也不休息,所以常有錯過陪伴孩子的感慨,他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要多多珍惜陪伴。最後,健康最重要,要學習中庸之道,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在家庭、身心與事業上取得一個平衡點。

 除了勉勵後進老師,潘晴財教授也期許年輕學子:「珍惜清華所給予的學習環境、培養自己團隊合作的人格素養、創業能力、國際視野、管理能力以及跨領域的專長。」除此之外,「成大業者,必有寬闊的胸襟和深厚的倫理道德,未來才能在職務上勝任愉快。」潘晴財教授語重心長的說。

「其實我最深的期許,就是希望將我們東方傳統智慧和資產,以西方系統化模式加以研究,讓中華文化也出現系統性科學,發揚獨特的東方智慧。」潘晴財教授的思維,就如同他所言,在人生上不斷進步努力,同時保持開放創新的精神。透過潘晴財教授的分享,相信可以讓從事教育與研究工作的人員激盪出更多共鳴。

 

↑潘晴財教授與電子電力實驗室大家庭成員一同分享得獎喜悅。

↑潘晴財教授對國內節約能源與再生能源的電子電力領域人才培育貢獻良多,他認為做研究不僅要踏實,更要掌握趨勢脈動。